学校简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简介
深圳市富源学校简介
发稿人: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4-20



深圳市富源学校创办于1999年9月,是十二年一贯制全寄宿高端民办学校。学校于宝安区航城街道九围社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四个学部,共计29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54人,教职工1471人,专任教师839人,是深圳市基础教育占地面积最大、在校学生最多的优质民办学校。

学校创办人缪寿良先生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研究员,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位杰出人物荣誉获得者,广东省“十佳”企业家。

现任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宗彬,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委员会理事,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深圳市优秀校长,多次获得市区先进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学校以“追求卓越,扬长发展”为办学理念,确立“培养具有领袖气质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在“高品位办学,高品质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办学定位培养“高分、高能、高德”的现代英才。通过“六大作风”建设塑造学生品格根基,以“君子文化”涵养学生精神气质,依托激情教育激活学生成长动能。特别注重从兴趣培养、习惯养成、个性发展三个维度奠基,形成全面发展+特长彰显的育人特色

 

管理科学 师资雄厚

 

在管理架构上,学校逐步构建起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完善格局。

师资建设方面,学校着力“引育并举”的培育体系。目前839名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78名;中级以上职称的164名(2位正高级、37位副高级)级以上骨干教师255名。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优美 设施完善

 

办学以来,学校持续投入资金以优化办学条件。学校校园规划科学合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相对独立。教学区拥有标准的教学场地外配备了图书馆、陶艺馆、创客实验室艺术馆、校园电视演播中心、室内游泳馆等十余个特色场馆。运动区国家标准的400米8跑道的大型综合运动场,并辅以足球场、篮球、排球、羽毛球场等多种学生活动场地;生活区除了学生宿舍外,还配备了智能洗衣服务中心,以及生物园、地理园等生态景观区域。

 

德育为首 校风优良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培养具有领袖气质、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聚焦小初高德育一体化建设,构建“体系化、特色化、长效化”的德育工作格局。

学校打造小初高德育共同体,通过“九大育人途径”(常规、课程、活动、环境、文化、实践、管理、服务、协同),构建“国家基础必修+校本+综合实践”的三级德育课程体系,实施“五九”三全育人机制(五大育人主体网络、九大途径、六大核心素养、二级管理架构),开发《习惯养成课程》《人文素养课程》《领袖气质课程》《君子文化课程》等校本课程,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融合”的德育生态。推行“668”班级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引领工程、筑基工程、拔尖工程,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动能。

学校建构“三级管理架构”,成立学生成长发展部,下设德育中心、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职业与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统筹小初高德育工作。配足配强班主任与思政心理教师队伍,建立“首席班主任—骨干班主任—新秀班主任”职级制度,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推行新老教师“师徒结对”和一体化备课机制,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的德育体系

学校以“激情教育”点燃成长动力,努力构建“唤醒—激励—践行”的激情教育体系。以“君子文化”厚植人文底蕴,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让学生在“学礼、知礼、行礼”中涵养品格。以“生命教育”守护心灵成长,搭建“学部—学校”两级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推进“三个一”工程:组建专职心理教师团队,构建“课程+活动+咨询+干预”多元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家校协同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学校构建了“四位”育人网络:校内依托“五常管理”(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和“七大纪律”强化养成教育,校外联合家长、社区开展“家校共育示范校”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基地等载体,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以“品德、科学、人文、艺术、身心、领导”六大核心素养为标尺,构建“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评价机制,强力实施“七六五”德育常规管理,制订“七六五”德育常规管理考核细则,形成学生、教师、班级、宿舍、办公室等全面覆盖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实行“每月过程评价+学期综合评价”动态跟踪,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中实现全面成长。

 

课程完善 创新教学

 

办学以来,学校以改革创新务实高效的教学工作为根基,教学质量稳居深圳市民办学校前列。学校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建设、创新的课堂教学、科学的作业设计以及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学校构建的“卓扬课程体系”,覆盖基础、拓展与综合三大课程类型,聚焦品德、人文、科技、身心、艺术、领导力六大核心素养。学校开发了六大特色课程:领导力课程通过现代企业模拟与国际实践培育未来精英;武术教育融合传统技法与体能训练,传承文化并磨砺意志;科技课程依托创客行动与探究性课题激发创新潜能;海量阅读通过结合“有书、有时、有场景”与“有导、有伴、有展评”的阅读生态,深化人文底蕴;百日字功贯穿小初高学段,每日20分钟书法训练,提升专注力与审美素养;拔尖创新课程依托十二年一贯制优势,分学段系统培养,实现从兴趣启蒙到顶尖竞赛的系统进阶。

学校打造了以素养为取向的理想课堂(五有四化)。五有:创设真实情境,使教学有趣;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有用;注重问题探究,使教学有理;聚焦学科素养,使教学有魂;关注主体发展,使教学有效。四化:学习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结构化,结构可视化。

学校创新作业设计,以“四有”原则实现减负增效。有料强调作业来源的多样性,涵盖认知训练、生活体验与社会实践;有趣打破传统框架,设计游戏化、项目化任务;有创融合技术工具与动手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创客设计探索新知;有得注重作业的综合性价值,既巩固知识能力,又培养合作、创新等核心素养。

学校以“人人有才艺、个个有特长、班班有特色”为目标,依托富源少年科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创新学院五大学院,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少年科学院开展机器人编程、航模设计等活动,文学院组织经典诵读与写作大赛,艺术学院通过美术音乐兴趣周展示才华,体育学院以武术训练强健体魄,创新学院结合PBL项目式学习孵化科技发明。同时,学科兴趣周覆盖语文、数学、科技等九大学科,通过模拟联合国辩论等活动深化知识应用;社会实践活动融入企业参访、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真正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创新的教学模式、科学的作业设计与丰富的实践平台,学校形成了“基础扎实、素养全面、特长突出”的教学特色,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春华秋实 硕果累累

 

办学26年来,学校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办学质量持续攀升,谱写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高中部“低进高出、高进优出”,2005年首届高考以来,迄今已有32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3500多名高中毕业生考入全国名校。其中,2006年王璨同学成为广东省高考理科状元,2019年张征宇同学、2020年王彦楷同学、2021年钟舒玲同学成绩被屏蔽,成为“广东省高考屏蔽生”。

初中部中考成绩近十年来连续位居深圳市公民办学校前五名行列,多年来均有2—3位学生进入全市前十名

小学部致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磨炼、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学质量历年均名列宝安区公民办学校首位

办学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深圳市武术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宝安区第五批书法教育示范校

学校多次被评为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宝安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八年荣获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单位”“宝安区高考工作先进单位”“宝安区初中教学管理标兵单位殊荣;多次荣获“深圳市优质民办学校年度奖宝安区民办教育质量奖等政府奖项。2018年,被清华大学授予“2018年生源中学”荣誉称号。

学校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国十佳民办教育先进学校”“广东省十佳民办学校”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宝安区第二批蒲公英校园”“宝安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首批课后服务优质学校

学校被确立为“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学校”“全国音乐艺术素质促进计划教育示范基地”“首届大湾区青少年模拟联合国未来领袖峰会新时代全球胜任力优秀示范学校”。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