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艺术的探究
发稿人: 熊秀利               发布时间:2015-11-02

 

高中部  胡朝峰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语文教学事实上就是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思维活动,课堂提问是教师是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法宝!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学情,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的实际水平进行设问,提问语言表达要清楚,通俗易懂。一定要通过问题找出学生的疑问,提高课堂效率。

  2、大众化原则。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要面向全体,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习后进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力求做到问题激趣,多点开花。
   3、针对性原则。课堂提问时,必须有针对性。不仅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要有针对性,所选择的对象必须是对所提出的问题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回答或基本能够回答的学生,这样的提问才有效。换句话说,问题的难易与提问对象的水平应努力追求一致 ,即达到“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
   4、生成性原则。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即时产生的实际问题,我们要有敏锐的思维,快速而准确地扑捉,这需要教学机智和智慧,扑捉到这些讨论探究中生存的具体问题是最有价值的有效问题,一定要快速选择适当的角度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它们,这将成为课堂的亮点,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课堂提问一定要适时。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提问最佳时机 ,其二是提问频率和节奏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课堂的什么时机提出,都要精心设计;另外,提问设计中把握适度也很重要,设问的宽度、难度都要与答问对象的实际水平相一致,不能拔高更不能降低,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的研究学情和教情。

1、要注意关键性。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精心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在规律的探求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有利于生成对知识规律性的认识。

  2、要增强灵活性。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它有动态生成的特征。教师根据课堂上教与学的情况,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一旦出现问题契机,一定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灵活机智地设计提问,有效的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提高课堂效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要注意火候。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多关注学生,要善于察颜观色,关注学生的表情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要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提问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老师把问题提出之后,应把等待时间延长3—5分钟,预留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让全班学生仔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课堂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三、生成课堂有效提问的关键

1、有效提问形式要多样。根据所提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应该采用不同的形式。课堂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诱导式、追根溯源式、反弹琵琶式、由此及彼式等等。

2、有效提问必须充分备学生,备教材,备问题。有效提问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必须充分研究教材和学情。教师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动力。要周密考虑所提问题的启发性,逻辑性,新颖性。还要考虑问题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随意而问,流于形式。

3、有效提问必须关注细节、学会倾听。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真正有效的提问,源于真诚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引导。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习惯,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及时点评学生的回答。用教师在等待和倾听深深的感染学生,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必须要研究这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提问的有效性,切实做到科学地、艺术地、高效地“提问”

0'>在复习过程中,要贯穿以练带讲、讲练结合的原则。我们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涵盖了知识点,符合高考能力考查要求的例题,先做再讲,指导方法技巧。无论是考点专项练习,还是周练、月考、强化训练卷,都要精心选择,对应高考要求。例题可以选择往年的高考真题。例题和训练题都不宜多,只求有效果,否则学生会反感。


三、选择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学个性的升华和美化,具有审美性和趣味性,是追求内容形式完美结合的过程,特定的年级段决定了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既然如此,我们只有追求教学方法、手段的完美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就不愁语文课堂没有活力、生气。

1、教师要侧重方法与技巧的点拨。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指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处理每个知识点时,先做练习(例题,一般选往年高考卷),再讲解,然后由学生来归纳总结方法,最后教师补充,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2、化整为零,分散记忆。

高三语文也有许多知识要记忆。如字音字形,文言实词、虚词、诗歌鉴赏、散文中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如果集中时间记忆,学生会显得厌烦,而且效果也差。我让学生订好计划,分散到每天去记忆。如可以每天记1-2个文言虚词。还有,我采取了课前演讲这一手段,每堂课前由学生到黑板上抄写三个或三个以上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或会用错的熟语,或典型病句,或朗读一则作文素材,其余同学如对以上内容有同感(也认为会用错或自己没积累的素材),就拿出积累本抄起来。每人积累一个,就等于积累了几十个。

3、采用限时训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完成了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后,就进行专项训练,限时完成,当堂公布答案。教师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既巩固了知识点,又训练了答题速度。学生也会有成就感。

4、采用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模式。

我采取了以下训练方式:①范文仿写。②分文体训练(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等)③高考题型训练(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④亮点设计训练⑤片段写作训练⑥作文升格训练。

5、整合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语音室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努力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兴奋点也较易且较经常地被激发,复习也会很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