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实践——观初中部语文名师庄锦芳老师《社戏》教学的几点感悟
发稿人: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4-15

图片1.png

为了稳步推进我校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图1是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在纸笔测验中取得好成绩,4月10日上午8:10至9:20,在高中部五楼多媒体教室,我校举办富源学校初中语文名师展示课。执教老师是初中部名师庄锦芳老师,执教内容为鲁迅名篇《社戏》。

庄老师清晰.JPG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庄老师让学生通过听和读的方式进行语言获得,通过说和写的方式进行语言运用

一是教学模式清晰、实用。她的“五环节”(提问导入→整体感知→探究互动→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环环相扣,课堂的整体感强。

二是通过“读”“辩”“赏”“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得到提升。进而其“思维发展与提升”得到训练。其中“辩”的活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正方(豆好,戏也好)学生与反方(豆不好,戏也不好)学生在文本中寻找证据,与对方对博公堂,唇枪舌剑,初二(7)的学生们在驳斥对方时,充满自信,且表达流畅。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在课前必须“先学”,熟悉文本,熟悉角色,理解和记下“台词”,这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

三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与快乐!只有当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时,学生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进而使语文知识达到内化的目的。只有当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时,知识才能达到育德、启智、育美的终极目的。知识只有经由学生的理解,进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并与融为一体时才能获得其精神意义。学生的童年是幸福的,但各有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才能反映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听课教师清晰.JPG

新课结束后,初中部语文组长许金荣老师作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庄老师的教学设计规范、有创意;学生能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在辩论的过程中思辨能力强,体现了学为主体的精神;教师的成长快,在课堂教学中无废话,对学生的点拨到位,其语言能融入学生的耳朵和心中。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听课老师十分感叹,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科所左香华副所长还要求执教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写一篇反思性文章。

(文/图:左香华)